為什么高達在歐美不受歡迎?
高達已經迎來了他的三十周年,在臺場1:1的高達矗立俯視著人類。但是和日本相比,高達在海外的人氣(尤其是歐美)遠沒有在日本和亞洲的人氣。其實不僅限于高達,日本機器人動畫在海外都很難被接受,原因就是其背后存在著“弗蘭肯斯坦情節”。[i]
現在無論男女老幼,大家都喜歡動畫。雖說“日本的動畫已經被全世界所接受”,即使動畫全面商品化的今天在商業上能取得完全成功的作品絕對不多。
幾個月前,高達“返回”了Diver City東京。相較于2009年在御臺場潮風公園建造時,這次還同時建造了“Gundam Front東京”這個正式的娛樂中心。明確地以商業為目的。 Gundam Front東京由萬代南夢宮、日升、創通這三家在高達產業中已形成三位一體的企業以LLP[ii](以事業為目的在合伙契約的基礎上形成的企業組織)的體制進行運營。如果能像這樣圍繞某個角色來建造娛樂中心或主題公園,我們可以說那個角色迎來了成熟期(例如迪斯尼樂園) 通常,一個角色的發展是從小說,漫畫、游戲或動畫開始,經過數種媒介之后以主題公園這種景點的形式結束。從迪士尼的米老鼠或唐老鴨中就能看出這點。這次Gundam Front東京無期限運營就意味著高達這個角色的發展已經接近于完成的地步了?! 「鶕f代南夢宮集團的年度財報,占據2011年角色類商品銷售額之首的是《機動戰士高達系列》,為382億円,占了整體銷售額的8.4%,2007年~2011年平均占了10.5%,可以說是萬代的頂梁柱。雖然從2009年開始《假面騎士系列》的銷售額急劇上升,不過自1980年萬代開始銷售鋼普拉以來,高達系列是每年必熱賣的角色類商品,其地位已經不可動搖。萬代南夢宮的銷售數據單位億円
但是,雖然高達在日本有著極其堅固的地位,但意外的是我們很難聽到來自歐美的關于高達的評價。在天朝各類同人展漫展上,以高達為中心的展區雖然吸引了很多人,但歐美,高達的相關報道相當稀少?! 「哌_的系列動畫已經走過了三十多年,歐美對高達也應該多少有所了解,但是卻從沒聽說過高達在歐美掀起過熱潮。那么以高達為中心的代表日本的機器人動畫究竟在歐美得到了怎樣的評價呢? 下圖顯示了掌管高達商業的萬代南夢宮集團海外銷售額的變化,從2008年三月到達頂點后開始下降,2012年三月已經減少到了08年的三分之二。盡管集團整體的銷售額以2010年三月期為谷底進行了V字形恢復,但是海外的銷售情況仍然萎靡不振。萬代南夢宮的海外銷售數據萬代南夢宮的整體銷售額
根據年度財報來看,整體銷售額的恢復主要靠的是日本國內的需求,海外減少的部分則被國內的銷售額所覆蓋。在這種情況下,海外歐美的高達商業究竟變得如何了呢?高達30周年的紀念MV
令人意外的是,海外事業的相關信息中并沒有出現高達的名字。高達的名字能屢次出現在年度財報中,靠的是國內市場中鋼普拉等玩具商品的銷售、以及社交游戲《Gundam Royale》和《機動戰士高達UC》的影像制品的良好銷售情況。也就是說,高達的產業類型是內需型,其在海外歐美市場的存在感并沒有我們想象中的大。 擁有三十年以上歷史的高達應該早已被海外人士所了解。知名度或宣傳力度也不是問題。高達在日本和其他國家中接受程度不同的理由是什么呢?其實是因為海外的機器人角色存在著某種特殊性。 首先,讓我們想一下在海外大受歡迎的機器人角色有哪些。這里的受歡迎角色并不單純指知名度高,還要有相關商品銷售。以此為基準的話,世界范圍內最受歡迎的應該就是“變形金剛[iii]”了?! ∵€有《機器人總動員》但其他的卻怎么也想不到了(這些角色與其說是機器人倒不如說是寵物?!抖呃睞夢》就是如此,他比較接近于擬人化的動物角色)。另外記憶中還算有點印象的有《終結者》、《機械戰警》、《A.I.》中出現的機器人,可見海外知名度很高的機器人角色還比較少。這種數量狀況從“機器人王國”日本來看的話,是無法令人滿意的?! 槭裁春M獾臋C器人角色不像日本的那樣有更加活躍的表現呢?或者說,為什么高達機器人動畫在海外無法被接受呢?另一方面,為什么變形金剛能在全世界流行呢?為了探究其原因我們首先必須要知道的是日本的特殊性?! ∪毡救私佑|機器人的機會不僅限于漫畫或動畫等娛樂領域,還有工業領域等其他各種場合。機器人能變得如此一般化的國家放眼世界也找不到第二個?! 墓I用機器人行業也能看出日本是個機器人大國。從工業用機器人的運作狀況來看,日本的機器人臺數從八十年代開始就急速增加,1995年達到387290臺,占據了世界市場64%的份額。之后,其所占份額因為歐洲各國和中國等國家的工業發展而不斷減少,但實際上這些國家所使用的機器人中相當多都是日本制造的。
世界范圍內機器人運作數量
日本工業用機器人的輸出量因為次貸危機而一時下跌,但是自2010年起開始大幅恢復,2011年達到73000臺,銷售額達到1218億円,創造了過去最高的成績。不管是娛樂界還是現實世界,日本都是一個充滿了機器人的國家。
日本工業機器人輸出量
在日本,人們經常給工業用機器人起昵稱來表達親密之情,機器人就是“大家的朋友”。從《鐵臂阿童木》的主題歌中我們就能看出這點。[iv] 但是,這在歐美簡直就是極其荒唐的現象。因為歐美對機器人的印象就是《弗蘭肯斯坦》中的人造人。1818年其原作出版,1931年環球影業將其電影化并引起轟動,正是這樣一個角色才代表了西歐人所持有的“人造人(機器人)=給人類帶來危害的惡魔”的這種印象?! ∵M一步來看現代的情況,施瓦辛格主演的《終結者》就是如此。在第一部中登場的殺人機器,簡直就是被賦予了智能的《弗蘭肯斯坦》中的人造人。直接表現出這種觀念的是2004年的電影《機械公敵》。這部電影的原作是科幻小說巨匠艾薩克·阿西莫夫的小說《我,機器人》,在此類作品中必定會出現的機器人叛亂的情節是故事的基本構造。電影中,由威爾·史密斯扮演的主人公警察在酒吧喝酒的時候,他把在電視新聞中出現的機器人稱為“弗蘭肯斯坦”,這個場景毫無保留地傳達了西歐的傳統機器人觀念。[v]《弗蘭肯斯坦》中人類創造了人造人,像這種人類創造出生命的行為,原本在基督教中就被認為是不畏懼造物主——神的極其荒謬的行為,這種觀念在基督教中已經根深蒂固,并且已經被灌輸給了基督徒,結果就惡化了機器人的形象。 在世界范圍內掀起熱潮的《黑客帝國》中,我們能夠發現一模一樣的觀念?!逗诳偷蹏返谝徊恐校娔X創造了虛擬現實并支配了世界,男主人公則向其發出了挑戰。極具風格的影像和前衛的主題震撼了觀眾,而隨著故事的推進,我們發現傳統的機器人觀就存在于故事的根底之中。
黑客帝國的背景就是人類創造了機器人賦予了他們智能,然而人類對機器的不公平待遇使得不滿和反抗的情緒開始產生,B1-66ER[vi]是第一個反抗人類的機器人,隨后戰爭爆發,機器人被驅逐殺戮,被迫逃到阿拉伯半島建立了01city,隨后的更大規模的戰爭爆發了,人類為了斷絕機器的能量來源——太陽,就把天空燒焦了,當然戰爭是一人類的失敗而告終的,為了有能量來源機器們利用人類來制造生物電來維持機器的存活,以便使人類為他們服務,就設計了matrix來束縛人類,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zion誕生了,這是人類最后的城市,不停地同機器做著斗爭。整個黑客帝國背景可以看出永遠不會消失的機器人給西歐人帶來的身心上的創傷。
而日本所倡導的人類與機器人和平共處,甚至是坐進機器人(高達)內部駕駛機器人顯得有那么一絲的荒謬和瘋狂,同樣是機器人動畫EVA在歐美比高達更吃的開的原因在于EVA的結局也有著某種弗蘭肯斯坦情結,人所創造的EVA最終在其少年駕駛員的帶領下帶來了人類的完結(也可以說補完或新生)。 而歐美的機器人動畫代表變形金剛中的機器人們有著自己的意識,分為了博狂兩派,而人類所居住的地球成為了賽博坦星人的救命稻草,說到底變形金剛想表達給我們的是機器人最終還是要配合人類才能取得最終的勝利。雖然日本也制作過變形金剛的動畫,但令歐美人印象深刻還是歐美廠商的作品。(本文譯自*://bizmakoto.jp/makoto/articles/1205/30/news013.html)[i] 《弗蘭肯斯坦》引是英國詩人雪萊的妻子瑪麗·雪萊在1818年創作的小說,被認為是世界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科幻小說,“弗蘭肯斯坦情節”意思是創造怪物的人最終受到怪物的傷害,而人創造出的怪物或機器人最終將會背叛人類,這個名詞由科幻小說之王阿西莫夫起的[ii] LLP就是Life-long Learning Plan的縮寫[iii] 變形金剛系列源自孩之寶的一則玩具廣告,變形金剛可以說是逆成長的動漫由廣告到動畫再到真人電影 [iv]80版鐵臂阿童木主題曲的最后幾句きょうも アトム 人間守って こころはずむ ラララ 科學の子 みんなの友達 鉄腕アトム[v]《機械公敵》中在古董機器人櫥窗里,陳列的是索尼公司的機器狗愛波AIBO[vi] “B166er, a name that will never be forgotten, for he was the first of his kind to rise up against his masters.” B1-66er的行為明顯違背了阿西莫夫的機器人三定律?
更多為什么高達在歐美不受歡迎?相關問題
問題:求教批發萬代高達應該去哪呢?目前最低幾算能拿貨
回答:有些倒爺就指望靠個破玩具脫貧呢,見怪不怪 詳情 >
問題:《暗黑3》一般什么時候能打折
回答:【7.Ray】投給【8.啦啦啦】(時間過得真tm快) 詳情 >
問題:王血同時繼承了進擊的巨人和始祖會怎樣
回答:不用非得換女主,可以講Max在西雅圖的事情啊 詳情 >
問題:《動物之森》動森卡帶某魚上為什么搜不到啊……
回答:別練了,反正下作也沒iad了。目測不出兩代空dash就沒了所以不用練了。 詳情 >
問題:如何看待阿里系美國末日2下架(某東還有)
回答:其他獨立增傷包括直接寫增加“傷害”而不是“武器傷害”的技能、天賦等像是手套的小浣熊和對異常狀態增傷10%,在玩家有100%武器傷害和精英傷害的情況下實際效果相當于20%的武器傷害或者精英傷害,收益比較可觀,在后面的八人本說不定會有應用 詳情 >